在刚刚落幕的盐城四国足球邀请赛中,中国 U22 男足以 1 胜 2 平的成绩斩获冠军。然而,胜利的喜悦背后,球队暴露出的中场磨合问题与核心球员依木兰的适应困境,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。《足球》报指出,尽管年轻球员展现出一定潜力,但整体战术体系的不成熟与位置适配性问题,仍需教练组在未来的训练中针对性解决。

混编阵容暴露磨合短板

本次赛事中,U22 国足主帅安东尼奥尝试了多套阵容组合。首战乌兹别克斯坦 U22 时,球队以全 U22 阵容出战,但进攻端缺乏创造力的问题明显。随后对阵韩国队,U20 球员彭啸、陈泽仕被提拔至首发,两人在中卫和后腰位置上的表现可圈可点,尤其是彭啸的头球威胁与防守稳定性,成为比赛转折点的关键因素。而在末战越南队时,安东尼奥进一步扩大 U20 球员比例,杨希、蒯纪闻等新星占据中前场核心位置。尽管蒯纪闻连续三场展现出突破能力,彭啸的头球攻门也制造了威胁,但球队整体配合仍显松散,中场控制力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。

依木兰成战术体系 "牺牲品"

作为 U20 国足的中场核心,依木兰在本次四国赛中的表现令人失望。面对韩国队时,他替补登场后触球机会寥寥;对阵越南队首发出场时,尽管积极跑动接应,但队友因战术设定更倾向于长传反击,导致其组织属性被大幅削弱。《足球》报分析认为,依木兰的技术特点偏向短传渗透与手术刀直塞,需要队友在中场形成有效的接应点,但 U22 国足当前的战术更依赖边路突破和高空轰炸,这使得依木兰在场上显得孤立无援。此外,其防守能力的短板也在高强度对抗中被放大,多次因丢球导致防线吃紧。

盐城四国赛夺冠难掩隐忧:U22 国足中场磨合待解,依木兰陷入适应困境

中场组织能力成胜负手

本次四国赛的对手实力接近,U22 国足并未展现出绝对优势。尽管年轻球员的个人能力时有闪光,但中场缺乏稳定的节拍器,导致攻防转换效率低下。《足球》报指出,若想在未来的 U23 亚洲杯、亚运会等赛事中取得突破,球队必须提升中场的组织能力。目前来看,陈泽仕在防守型后腰位置上的表现相对稳健,但其出球视野与创造力仍有不足;而依木兰的技术特点与现有战术体系的冲突,短期内恐难调和。如何平衡球员特点与战术需求,将是安东尼奥教练组面临的首要课题。

hjc黄金城集团

未来展望:以赛代练加速融合

尽管四国赛暴露出问题,但 U22 国足仍有积极信号。蒯纪闻的边路突破、彭啸的防空能力、艾菲尔丁的锋线威胁,均为球队注入了活力。接下来,球队需通过更多高质量热身赛加速阵容磨合,同时给予依木兰等技术型球员更多适应空间。正如《足球》报所言,冠军只是阶段性成果,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年轻球员的天赋转化为整体战斗力,为中国足球的未来积蓄力量。